语言学

  • 绝对量化和相对量化——探析“常常”和“往往”语义之异同

    潘海华;朱馨宇;

    以往的研究认为“常常”和“往往”为频率或概率副词,且“往往”在使用中有更多限制。本文参考广义量化词理论,认为“常常”和“往往”的语义区别类似于英语中many和most的语义区别,前者既可以表示绝对的多,也可以表示相对的多,而后者只能表示相对的多。只有当“常常”表示相对多的时候,才有可能和“往往”互换。由于“常常”要求约束情景变量,当“往往”只约束个体变量时,它就不能和“往往”互换。“往往”及可以跟其互换的“常常”的量化具有焦点敏感性,并且遵循潘海华(2006)首先提出的,张蕾、潘海华(2021)进一步修改的两条映射规则,即关联对象映射规则和“背景-焦点”映射规则。

    2025年06期 v.48;No.214 731-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 新构式语法范式下动宾类习语解读机制研究

    田良斌;

    习语是语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形式化编码仍不完善。本文在新构式语法范式下,以动宾类习语为例,尝试构建习语解读的完整链条。研究表明:依据新构式语法反对词库论的理念,动宾类习语在前句法推导阶段与常规的动宾结构具有相似的表征结构,但习语义并非来自句法组合。在句法后推导阶段,需设立界面合法条件对习语义进行核查,最终筛选出符合现实世界知识的语义。最后,本文从动宾类习语的本体特征、心理语言学以及认知语言学三个方面提供汇流的证据,以期为本文的分析提供旁证。

    2025年06期 v.48;No.214 744-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 动作共现构式“连V1带V2”与“边V1边V2”的对比研究

    王惠静;刘郑馨怡;

    “连V_1带V_2”和“边V_1边V_2”是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的动作共现构式。本文采用构式语法理论视角,通过语料库和语言实验,揭示两者句法、语义和使用的差异。研究发现,“连V_1带V_2”准允语义关联度高的动词,强调两个动作加合后的特定行为,表达说话人的个人评价立场;“边V_1边V_2”准允语义独立的动词,描述两个动作同时发生。部分动词在满足特定的语义条件时能够在两构式间互换。此外,两构式也表现出使用特征和语境差异。

    2025年06期 v.48;No.214 75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 和谐话语视角下中医药国际传播的话语策略研究

    陈淑君;魏在江;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对于促进文明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基于和谐话语视角,构建中医药国际传播话语多维分析框架,以推特平台上《中国日报》的中医药推文为语料,探讨其话语策略。研究发现,推文主要采用权威化和合理化策略,道德评价策略次之,叙事合法化策略最少。这些策略的作用有二:1)塑造了自我与他者和谐共存、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生态伦理与绿色传承的中医药生态形象;2)凸显了中国传统哲学“和谐”与“差等”的思想,遵循以人为本的假定和良知、亲近、制约三大原则。本文认为,为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效果,媒体在运用合理化策略时,应加强野生动物保护举措的宣传,回应环保问题的质疑,并增加叙事性合法化策略的使用,深化情感共鸣。本研究从和谐话语视角探讨中医药传播,推动了话语分析的积极转向,为国际传播话语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

    2025年06期 v.48;No.214 769-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二语研究及其应用

  • 可及性、跨语言相似性和二语水平对语篇回指使用的影响

    郝俊杰;李民;

    本研究对比了母语为德语、西班牙语和汉语的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在同一叙事任务中语篇回指的使用情况。结果显示:1)信息状态、句法位置、指称距离以及指称人物类别等可及性因素均会对语篇回指的使用产生影响;2)跨语言相似性对二语语篇回指的使用具有显著影响。母语和二语回指结构的相似性有助于提高语篇回指使用的准确性;3)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学习者逐渐掌握了不同形式语篇回指的用法,与母语者趋同。研究认为,二语语篇回指使用受可及性、跨语言相似性和二语水平的共同影响,具有动态复杂性。

    2025年06期 v.48;No.214 781-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6K]
  • 动词类型与论元生命性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不及物动词加工的影响

    吴静;程杰;

    本研究通过眼动实验探究动词类型和论元生命性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加工英语不及物动词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英语学习者对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的加工没有显著差异,不及物动词的句法特征不影响其加工;2)动词类型和论元生命性协同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不及物动词的早期和晚期加工。对于非作格动词,无生命论元条件的早期和晚期加工负荷大于有生命论元条件;而对于非宾格动词,有生命论元条件的早期加工负荷大于无生命论元条件。不同的句法-语义接口给中国英语学习者带来不同的加工困难。本研究发现支持不及物动词层级分类假说有关非作格动词的观点、题元切适性观点、扩展版论元依存模型和接口异质性假说。

    2025年06期 v.48;No.214 794-8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 基于词汇丰富性的汉语二语写作质量评估研究

    杜月明;

    本文基于大规模二语写作数据,结合词汇丰富性指标体系和随机森林算法,深入考察词汇丰富性及各维度在汉语二语写作质量评估中的表现。研究发现:1)基于特征重要性排序选取的前17项词汇丰富性指标能够有效评估汉语二语写作质量,其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均达到0.642。2)词汇多样度在写作质量评估中的表现最优,词汇复杂度次之,词汇错误居第三位,词汇密度表现相对较弱。3)各维度指标在不同质量组别中的预测能力存在差异。具体而言,词汇多样度在低中组、低高组中的区分力最强,词汇复杂度在中高组中的区分表现最佳。教师可据此调整写作教学策略,辅助学习者提高写作质量。

    2025年06期 v.48;No.214 806-8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 面部表情和隐喻性手势对二语情绪负载词习得的影响

    王兴隆;亢世勇;

    基于一项实验,本文集中研究了面部表情和隐喻性手势对二语情绪负载词习得的影响。结果显示:1)有伴语模态(面部表情、隐喻性手势、面部表情+隐喻性手势)的整体促学效果显著优于无伴语模态;2)面部表情+隐喻性手势、面部表情的促学效果均显著优于隐喻性手势,但前二者之间并无明显差距;3)情绪效价可以调控面部表情、面部表情+隐喻性手势的促学表现。相较于积极效价词,目标词为消极效价词时,面部表情、面部表情+隐喻性手势的促学效果更优。本文最后从语义加工-具身情绪体验关系、多感官统合理论、“注意”机制、情绪效价的偏向观及激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2025年06期 v.48;No.214 819-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 网络表情符号对二语反语加工的影响

    李清平;曲韶颖;冯树元;屈典宁;

    二语学习者难以受益于目标语言所表征的具身情感体验,加工反语时无法迅速准确通达其非字面意义。计算机中介交际模式中的表情符号等非语言元素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促进语言加工。在具身认知视域下,本研究考察了网络表情符号及其情感效价与语境信息之间的协调性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积极反语和消极反语加工的影响。研究发现:1)附加表情符号提高了学习者消极反语理解的准确性,但对积极反语理解的准确性无影响;2)表情符号情感效价与语境信息之间的协调性提高了学习者积极反语理解的准确性,但对消极反语理解的准确性无影响;3)表情符号及其协调性提高了反语的加工速度。该发现表明网络表情符号及其情感效价能够通过增强学习者对发话人的情绪感知促进二语反语理解,揭示了计算机中介交际模式下具身元素对语言加工的促进作用,对具身认知视域下二语话语加工的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6期 v.48;No.214 831-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5K]
  • 阅读媒介对二语阅读影响的元分析

    王亚敏;王璐;刘元满;

    在二语研究领域,纸质阅读与数字化阅读孰优孰劣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首次通过元分析方法,对国内外37篇实证研究的70个独立效应量进行定量整合,探究阅读媒介对二语阅读的影响及其调节因素。研究发现:1)数字化阅读存在显著的屏幕劣势效应,体现在理解成绩、加工时间、策略使用三方面;2)不同类型的数字化媒介表现不同,电脑阅读与纸质阅读的理解成绩差异显著,而移动阅读与纸质阅读无显著差异;3)辅助手段、测试设计、测试环境、学习者年龄、语际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研究结果验证了“浅化假说”在二语阅读领域的适用性,并建议未来进一步拓展相关研究维度。

    2025年06期 v.48;No.214 84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4K]

国际研究前沿

  • 生态语言学研究的国际前沿与趋势

    刘明;

    本文对Scopus数据库2000-2024年间收录的生态语言学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发现,国际生态语言学自2017年以来发展突飞猛进,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语言生态研究、生态语言研究和生态教育研究。总体呈现三大趋势:研究视角日益多样;理论框架不断发展;研究方法与时俱进。未来国际生态语言学需要直面全球生态危机,充分采用技术驱动的研究方法,并强化实践导向,使其研究成果真正落地,从而不断扩大生态语言学的影响力,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5年06期 v.48;No.214 854-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 情感语用研究的国际前沿与趋势

    雷容;

    近年来,情感已成为国际语用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本文梳理近十年的相关文献,对该研究领域的主要议题范围、视角、方法等进行评述与展望。分析显示,研究议题主要聚焦负面情感表达及其管理;社交媒体评论等网络语境下的情感表达文本成为主要语料来源;现有研究呈现多学科视角互鉴与融合趋势,趋向采用定量定性结合的混合型实证研究。未来研究可从四个方面进行拓展:一是将研究视野延伸至积极情感表达;二是采集互动密集型语料,动态追踪情感表达的即时性特征;三是深化基于语料库方法的情感语用学研究;四是推动跨学科理论对话与整合,促进情感语用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2025年06期 v.48;No.214 865-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