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

  • 走向立足汉语的比喻理论

    沈家煊;

    本文从“比喻即表达”“字喻——音形义一体”“喻对——比喻的格式化”“元喻——比喻的比喻”“比兴兼存”和“本喻——构成性本体比喻”六个方面说明汉语比喻的特点,这可以作为构建立足汉语的比喻理论——其核心为意义与形式一体——的依据和出发点。将这六个方面联系在一起的是以“对言格式”为主干的汉语“大语法”理论。立足汉语的比喻理论不仅体现汉语特点,而且具有普遍意义。

    2025年04期 v.48;No.212 439-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5K]
  • 英汉动结式及物性对比研究

    王广成;王秀卿;

    基于第一语段句法,聚焦及物、不及物和假及物等三种动结式,本文对英汉动结式的及物性进行对比研究。本研究发现,英汉及物动结式都有路径式和结果式两种生成模式,不及物式中的动词都具有非宾格性。英汉动结式的差异则可归为两点:首先,相对于次范畴特征丰富、严格的英语动词,汉语动词以词根形式入句;其次,汉语动结式中的结果谓词可以独立作中心语,少数还有及物性,而英语动结式中的结果谓词则不能独立作中心语,也不具备及物性。以上差异既促成了汉语中更多的非预期性动结组合,也造就了汉语独有的假及物结构。

    2025年04期 v.48;No.212 454-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9K]
  • 加标视角下汉语分裂式话题的生成分析

    祝赫;

    本文探讨汉语分裂式话题的生成方式及其与其他话题类型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分裂式话题具有移位特性,但却不是由受事论元“分裂”而来,而是由独立名词短语与受事论元合并,再出于加标需要移位至句首而来。此外,“水果,我最喜欢香蕉”这类传统上被分析为基础生成于句首的汉语式话题,其句法特点实际上与分裂式话题相同,也是加标驱动移位的结果。

    2025年04期 v.48;No.212 465-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0K]

二语研究及其应用

  • 学业浮力和成就目标对外语学习者寻求写作反馈行为的影响

    徐建;石飞红;

    本文以307名外语学习者为被试,采用混合研究方法探讨了学业浮力和成就目标对其寻求写作反馈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1)学习者的学业浮力、成就目标和寻求反馈行为均处于中等水平;2)学业浮力与掌握趋近目标正向预测反馈监控与咨询,表现趋近目标负向预测反馈监控;3)四类成就目标中,只有掌握趋近目标对学业浮力与寻求反馈行为间的关系有中介效应。质性分析还揭示了师生关系、学生写作信念等影响学习者寻求写作反馈行为的重要因素。上述发现对外语写作课堂教学干预及学生英语写作的改进具有一定启示。

    2025年04期 v.48;No.212 477-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1K]
  • 连词类型对二语句子理解的影响

    陈丽娟;王雅晴;唐千词;徐晓东;

    连词在句子理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自定步速阅读,探讨了因果连词和让步连词对二语句子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1)学习者处理让步关系句所需时间显著长于因果关系句;2)在紧随关键词位置,语用一致性对让步关系句的阅读时间没有显著影响,却能显著影响因果关系句的阅读时间,语用不一致条件下的阅读时间更长;3)外语水平对连词加工本身没有显著影响,但会显著影响语用一致性信息的处理。具体来说,当语用信息不一致时,高水平学习者的处理速度比低水平学习者快。本研究为二语教学和学习带来了新的启示。

    2025年04期 v.48;No.212 489-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 执行工作记忆对二语议论文写作连贯性的影响

    罗海燕;

    本文以工作记忆容量和注意抑制为自变量,以Coh-Metrix中的九个语篇连贯指标为因变量,通过行为实验考察了中央执行系统对二语议论文写作连贯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作记忆容量和注意抑制对互指性、词汇具体性、邻句重叠度、因果关系、语篇相关性、动词一致性、逻辑性和意图一致性等八个指标有显著影响,对全句重叠度这一指标无显著影响。回归分析发现,工作记忆容量和注意抑制高度相关,且对语篇相关性、意图一致性和词汇具体性等连贯性指标影响最大。

    2025年04期 v.48;No.212 501-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6K]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2024版)》研究

  •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2024版)》

    刘建达;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简称《量表》)作为我国首个全学段英语能力标准,自2018年发布以来在英语教育中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根据使用反馈和设计安排,研制组后续补充了三类量表,与原版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新版《量表》。新版《量表》继承原有框架和验证方式,系统描述了不同发展阶段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征及翻译知识,并新增了对典型语言活动的描述。其特色在于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能力标准、语言能力等级量表理论框架等,架起了英语学习、教学和测评间的桥梁。对学生而言,新版《量表》提供了学习目标以及学习材料选取的参照依据。在教学中,它为大纲编写、个性化教学等提供参照。在测评中,它为语言评测提供科学标准,确保评测的客观准确,并可推动国际考试对接及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发展。

    2025年04期 v.48;No.212 512-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4K]
  •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2024版)》新增量表的效度验证

    吴莎;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2024版)》(简称《量表》)是2018版的修订版,主要增加了典型语言活动、能力特征、翻译知识三类能力量表。《量表》作为一项重要的能力标准,效度验证尤为重要。本文参考评估使用论证框架,提出《量表》研制及使用的质量主张及相应理据,并采用多种方法和多群体数据,围绕新增量表研制结果的有意义性和充分性主张展开论证。结果显示:新增量表的构念有明确的依据,包括交际语言能力模型、教育分类学及功能语言学等相关理论;新增量表的内容体现了构念,专家组的判断结果为描述语的语义清晰度提供了证据;在充分性方面,从多个群体收集的不同类型数据为分级决策提供了支撑,确保了分级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的论证为《量表》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025年04期 v.48;No.212 525-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 基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2024版)》的口译测试自动评分研究

    王巍巍;张昱琪;王轲;

    本研究从解释性、评估性和概化性三个维度,验证了基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2024版)》开发的口译质量自动评分模型在不同口译测试场景中的信度表现,旨在探讨该模型的评分质量。结果显示:在同质人群和同声传译任务中,该模型与人工评分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相关性,但在异质人群和交替传译任务中,该模型的评分质量仍需进一步提升;自动评分的精确度和可靠性还受语音识别准确性的影响。自动评分技术在语言测试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算法和特征提取模型仍需进一步优化,以提升评分的稳定性。未来研究应依托自动评分技术,推动口译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发展,并构建一个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性测评体系。

    2025年04期 v.48;No.212 536-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现代外语学科未来走向(二语习得研究专栏)

  • 中国二语习得的过去发展与未来展望

    杨连瑞;张雨;

    自2004年中国二语习得研究会成立以来,我国二语习得研究学术氛围日益浓厚,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成为我国外语学科的一大亮点。从首届年会到2023年第十届年会,以及各高端论坛及系列专题研讨,研究始终围绕中国人学外语和外国人学汉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时代命题展开。面向未来的中国二语习得研究需立足本土实践,解决外语学习费时低效等现实问题,并注重跨学科融合与技术创新,探索语言学习的个性化差异与共性规律。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为二语习得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将深刻影响二语习得的形态和相关理论研究。

    2025年04期 v.48;No.212 547-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 课堂二语习得研究的国际前沿动态

    徐锦芬;赵妮莎;

    本文首先回顾了课堂二语习得的发展脉络,继而梳理了近十年来的国际前沿研究,发现:1)心理学与教育学等多学科理论融合为解释教学干预下二语习得的复杂性提供坚实的基础;2)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引入丰富了学习资源和模式,推动了教学的个性化转型;3)学习者个体差异、师生关系及学习环境等多元互动,深化了对课堂二语习得机制的理解。最后,本文分析了该领域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

    2025年04期 v.48;No.212 557-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 儿童二语习得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陈亚平;张润晗;

    本文从研究范式、促成因素及课堂教学等方面综述了儿童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进展。生成范式、互动主义范式和认知心理学范式从不同视角揭示了儿童二语习得的复杂机制。儿童特有的内在资源、丰富的二语接触环境和意义驱动的真实交流是促成儿童二语习得的关键因素。教学理念、教学法和课堂活动内容的创新与课堂二语教学效果密切相关。本文最后展望了儿童二语习得研究的未来方向,强调跨学科研究、技术应用和长期追踪研究的重要性。

    2025年04期 v.48;No.212 568-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1K]
  • 汉语二语习得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赵杨;姜帅;

    汉语二语习得研究以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为前提,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以话题结构、特殊疑问词、“被”字句和“把”字句习得研究为例,梳理汉语二语习得研究成果;再以界面假说和特征重组假说为例,介绍汉语二语相关研究,探讨其对二语习得学科的理论贡献;最后指出,汉语二语习得研究“以林观木”“以木观林”“木秀于林”的三个发展阶段,通过基于语言对比的微观实证研究和多视角研究,揭示汉语二语习得机制,推动了二语习得学科发展。

    2025年04期 v.48;No.212 577-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 下载本期数据